1. 第一文学社首页
  2. 投稿

谢灵运简介及生平事迹(谢灵运的生平对其创作的影响)

谢灵运简介及生平事迹(谢灵运的生平对其创作的影响)-1

古人写文章诗赋,总免不了在文中发一番“怀才不遇”的牢骚。纵观历史,除了北宋,很少见到既是大文豪又同为大官僚的例子,甚至有不少文士汲汲一生,最后也只落得个八九品的小吏,在不得志的抑郁中含恨而终。

面对这么多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,君王们竟然不能重用,实在是令人无法理解,难道说千百年来的统治者们全都有眼无珠、愚笨透顶的昏君吗?

关于这一现象,中国古代山水诗派的开山祖师谢灵运是一个极其典型的例子,从对他生命轨迹的探寻和解读上,我们或许得以一窥这个困扰了读书人几千年的问题的答案。

公元385年,谢灵运出生于江南陈郡谢氏,他的祖父谢玄曾经指挥了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的“淝水之战”,因功受封为康乐公,世袭罔替,这也是谢灵运被后世称为“谢康乐”的由来。

谢氏一族为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顶级门阀,百年间家族成员大量活跃于政治和文化领域,创造出了惊人的成就。作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家族,即便和皇族相比也不遑多让,后世常以“王谢”并称,作为大家族的代名词,在南京秦淮河畔的乌衣巷中,至今仍保留着他们的光辉历史。

谢灵运就是这个家族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,在18岁那年便袭承了祖父的爵位,开始进入政坛。相比之下,即使在门阀林立,贵族子弟数不胜数的东晋,谢灵运的起点也算是最高的了。更加令人羡慕的是,谢灵运的文才在十几岁时就被称为江南之首,天资聪颖,才华横溢得几乎无人可以比拟。

财富地位,才华名声,老天爷几乎把凡人梦寐以求的一切都给了谢灵运。但是,他却似乎并没能好好利用起来……

在三十岁之前,谢灵运已经将纨绔子弟的习气表现得淋漓尽致,衣食住行都将究奢华绮丽。不过他到底是世家出身,审美品味极高,一度引领了时尚潮流的走向,引得天下人争相模仿。

相比之下,他的仕途就显得平淡无奇了。

在祖父谢玄去世,谢灵运袭承爵位之后,朝廷依照惯例授予他员外散骑侍郎的职位。这个职位在当时为一虚职,通常由世家子弟担任,作为日后升迁的履历。说白了,就是给二世祖们镀镀金,以防日后升官的时候遭人过分指责。

谢灵运也许是自视甚高,觉得以自己的才华应当得到一个手握实权,可以一展政治才能的职位,而不是一个虚衔,因此他拒职不受。

在往后几年中,他一直担任参军幕僚之类的小官,先后跟随过晋恭帝司马德文、将军刘毅等人。后来刘毅起兵造反失败自杀,谢灵运就在大将刘裕手下任职,但一直未得到重用。在此期间,他曾两次因处事极端而被免职。

和许多极具才华且心高气傲的年轻人一样,谢灵运认为青年是应当大展宏图的时期,如果不能在此时博取功名和荣耀,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耻辱。

但是,熟悉历史的人会发现,许多著名的人物都是在步入中年之后才崭露头角,有所成就。无论是魏祖曹操,还是后来“气吞万里如虎”的武帝刘裕,其真正的光辉岁月,也都在四十岁之后才开始。在此之前,他们都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卒而已。

不懂得花费时间去蛰伏、沉淀、磨炼自己,是许多天才的通病,而这类人最终通常都不会有太大的成就,谢灵运就是这样的典型。

谢灵运简介及生平事迹(谢灵运的生平对其创作的影响)-2

公元420年,大将刘裕逼迫晋帝禅让,建立宋国取代东晋,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朝时期。

刘裕称帝后,立即采取措施打压士族门阀,转而重用寒门子弟,谢灵运因此由康乐公降为康乐侯,食邑也由两千户降为五百户。

在此后一段时期内,他仍不改偏激孤傲的性格,视礼法律令如无物。这也许是因长期不得重用,导致内心情绪得不到发泄的结果,因为朝中从上到下都只将他看作富有文采的学者,而不是具有非凡才干的政治家。

中国古代以文才取士,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科举制度还没有建立,但考察任用官员的重要环节仍是对政治能力的评估。不论词赋写得多么美好,诗篇写得如何脱俗,只要是不能对治理国家做出实际贡献的,就决不能任由此一类人掌握政治权力,否则,就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出卖。

公元422年,武帝刘裕驾崩,年幼的太子刘义符继位,是为宋少帝。由于皇帝年幼,这一时期的朝政掌握在几位托孤大臣手中。年轻的皇帝只知道游戏无度,从不把朝政放在心上,在遭到大臣们的批评后,自然就对这几个糟老头子产生厌恶之感。

少帝与权臣的矛盾,正好给一直谋求上位的谢灵运提供了可乘之机。他凭借着家族的势力和自己文名的影响,拉拢起一派原先就反对托孤大臣的人,开始在朝中散布流言,宣称托孤大臣们有谋反之意,借机制造少帝和大臣们的冲突,打算来个渔翁得利。

自古以来,无论功勋多么高的臣子,都十分忌惮自己有谋反之心的流言,当这样的流言还出自一个极具话语权的文人之口时,就更加令人畏惧。谢灵运的做法自然是跟几位托孤大臣结下了仇恨,而且他显然高估了自己的斗争能力,不久之后,他的计划就被轻松瓦解,本人也被这几只老狐狸排挤出京城,贬为永嘉太守。

偷鸡不成,反蚀把米。

人言“一入官场深似海”,这一次,谢灵运输在了幼稚上,这些宦海浮沉几十年的老手,又哪里是他一个涉世不深的年轻人能轻易扳倒的?

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山水诗人,谢灵运的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对山川景色的游历。永嘉在今浙江省东南,瓯江自此处流过,境内不乏名山秀水,在今日为一旅游胜地。

在这样的环境里,谢灵运的旅游嗜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。他的全部时间都用于外出游玩,经常十天半个月不返回官署处理政事,百姓的诉讼他一概不管,亟待处理的要务全推在一边,只顾享受自然风光的滋润,写下优美的诗篇以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
谢灵运的诗作能在今日仍极具艺术价值,背后重要的原因是职责的逃避和百姓利益的牺牲。

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?

仅仅是担任一方太守,谢灵运就任性地把一切弄得乱七八糟,如果让他担任更高的官职,还不知道会惹出多大的乱子来。

一年之后,谢太守玩得差不多过瘾了,打算换个地方折腾,干脆上一封奏章称自己得病,打算辞官退隐。家族里的叔伯兄弟见他这般胡来,纷纷写信规劝,奈何大才子自视甚高,一句话也没听进去,径直打道回乡隐居去了。

祖茔所在的伯宁县,有谢家的老屋和别墅,但谢灵运又专门修建了新的庄园和住宅。那里面环碧水背靠青山,谢灵运每天和附近的隐士一起叱酒当歌,逍遥放纵,日子过得不亦乐乎。

在这样激情饱满的状态下,他的创作也随之进入高峰,并且佳作频出,每当一首新诗写就,很快就会传到京城里引起轰动,引得时人争相抄写。

新继位的文帝刘义隆仰慕他的文名,两次征召他入宫担任文职,但因为官职低微没有实权,他接连两次拒职不受。直到文帝请学者范泰给他写了一封满是赞誉的信,他才慢悠悠地接受任命。

谢灵运接受任命的原因也许是他认为自己的时运已经到来,于是在被召见时频频自诩为政治能人,理当参与朝政。

然而,文帝只当他是一流的文人,而非高明的政治家,每当在宴上饮酒时,和谢灵运讨论的内容也仅限诗文而已。

相比之下,一些名声和爵位在他之下的人反而步步高升。谢灵运的内心出现剧烈反差,于是再次称病拒不上朝。

谢灵运简介及生平事迹(谢灵运的生平对其创作的影响)-3

在闲暇的日子里,谢灵运仍然像曾经那样悠游自得,沉浸在园艺、花鸟、诗画中不愿自拔。

如果仅此而已,他倒也不算过分,充其量只算是耽于逸乐而已,但他真正为人所不齿的是,他对于民脂民膏和劳动力的挥霍滥用。他仍然保有出游的习惯,而且身为官员既不请假也不上奏,常常半个多月音信全无,在朝中出现了不少批评的声音,宋文帝顾于礼法也不得不暗示他自行辞官。

在公元428年,谢灵运受到御史言官的弹劾,被免去所有职务,自此退居会稽,整天和一帮世家子弟厮混在一起,饮酒作乐,谈论诗词歌赋以自娱。

凭借着祖先积累下来的巨大财富,谢灵运得以更加痛快地游历名山大川、幽林秘境。但他的游玩方式,在当时是令人畏惧且遭人诟病的。他每次出行,都要带上家中的门生食客,好几百人浩浩荡荡地向山中进发,遇到挡住去路的障碍就毫无保留地进行摧毁。

一次为了开路,竟然将会稽郡到临海郡道路上的树木全部砍倒。当地太守原先以为是山民暴动,惊惧不已,知道是谢灵运出行后才安下心来。依据职责,他理应对这种荒唐行为加以禁止,但由于谢灵运的侯爵身份以及其家族势力,太守也无可奈何,只能避而远之。

元嘉八年(431年),谢灵运为了私占会稽郡内的一处湖泊,与太守孟顗发生争执,并对孟太守进行言语上的中伤。据说孟顗信仰佛教,谢灵运便讽刺他说:“成仙得道的应该是有灵气的文人,你升天一定在我之前,成佛一定在我之后。”

这样的话语出自一个素有盛名的诗人之口,与诗文中的优雅截然相反,自此,两人便结下仇恨。

孟顗为了报一箭之仇,就在谢灵运猖獗扰民一事上借题发挥,上奏疏称谢灵运有谋反之意,同时在会稽郡中布下军队防卫。谢灵运害怕孟顗对自己下毒手,于是迅速赶到京城,向皇帝上了一封极其委屈的奏章。

这封奏章在今天仍能找到,内容读起来令人忍俊不禁,平日里目空一切的谢灵运此时一改常态,俨然是一个遭到家暴的委屈妇人。

皇帝当然知道谢灵运平日的过分行径,也明白谋反一事是出于孟顗义愤填膺的捏造,于是判定谢灵运无罪。

为了避免再生事端,宋文帝任命谢灵运为江西临川内史,并且恢复了他原先的两千户食邑,希望他此后能安分一些。

谢灵运不仅没有受到处分,还因此受封官职,这背后的原因包含了他的名声影响和家族势力,同时也是皇帝对他异于常人的宽容。

但是,谢灵运却再次浪费这一宽容,硬生生地将自己推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。

悠哉优游的习惯已经根植与谢灵运的骨髓之中,在临川内史任上,他仍旧是昔日的作风,将一切事物抛掷于脑后,只顾自己游山玩水,因此很快就遭到弹劾。

朝中政要下达了对他的逮捕命令,当使者到来时,他却反过来抓住了使者,决定起兵叛逃,而且作诗一首自夸为推翻暴政的义士。

一个连小官都做不好的人,现在居然想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国家,最终结果是毫无疑问的失败。很快,逃亡中的谢灵运就被官兵抓获,送到京城接受问罪。

到了这个时候,谢灵运造反的证据已经确凿无疑,朝中大臣纷纷要求判处他死刑,甚至有亲王都站出来要将他杀之而后快。但看在他先祖谢玄的功勋上,宋文帝最终还是顶住压力留了他一命,将死刑改判为流放广州。

然而不久之后,有官员在谢灵运的流放路上抓住一群持械斗殴的人,经过审问,原来他们曾经受人指使,要前来劫走谢灵运。其背后主谋则是谢灵运的部下。有关部门据此上奏,要求依律惩治,随着朝中大臣和舆论压力不断增大,宋文帝再也无法保全谢灵运,只好在诏书中下达了处死他的命令。

公元443年,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在广州被处以死刑,享年49岁。

谢灵运的一生已经画上句号,但与他相似的命运仍在后世的许多人身上重现。这一类人的共同标签是:天才、狂客、自相矛盾者。

我们常为了李白、杜甫、杜牧这一类人终生不得志感到惋惜,认为他们的才华不被赏识是当时为政者昏庸无能的表现。但通过对谢灵运人生经历的审视,我们会突然发现,文才并不等于政才,能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人未必就能处理好纷繁复杂的政事。

这些抑郁不得志者,也未必尽是无端受人排挤。天才们与生俱来的棱角给予了他们某一方面的天赋,但也往往造成孤高狂傲的性格,在本人不经意间就伤害到他人,从而结下仇怨,招致日后的祸端。

总之,谢灵运已经成为历史中的尘烟,消失在遥远的过去,但他身上显露出的人性漏洞仍延续至今日,而且毫无疑问也会延续至遥远的未来,成为人世间永恒的矛盾。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此为警醒,尽力去弥补这一人性的弱点,或许有机会避免覆辙的重蹈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